毕业生家长分享 | 被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录取,孩子在武汉三牛中美中学经历了什么?

2020-07-29

文稿来自于应届毕业生Lilian的母亲于今年给三牛《成长》期刊的投稿。2016年,Lilian同学以创校生的身份入读三牛9年级,四年过去了,Lilian同学在今年录取季,收到美国排名第29的罗切斯特大学录取,以及多封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。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,Lilian的母亲也作为家长代表,分享了孩子四年来的成长经历和对国际学校的理解。


作为武汉三牛中美中学创校生Lilian的妈妈,回顾孩子在三牛四年的升学历程,展望孩子的未来,怎么都抽离不了我们一家从2020年1月23日的武汉封城至今的生活经历。


2020年注定是全球不平凡的一年,新冠病毒还在全球继续蔓延,疫情什么时候彻底结束还不明朗。在武汉已经解封的今天,我的思绪回到了2016年新成立的武汉三牛中美中学。


当年5月1日,我们一家三口进入三牛中美中学,外观醒目的红墙、白窗校园建筑矗立在太子湖畔,走进学校二楼别具一格的大堂,收到学校介绍手册翻开封面,从看到“Thinking、 Creating、 Sharing”这一刻起,就触动了我的心弦。


教学环境 横2.jpg


我们全家参观校园和见过校长之后,基于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,决定让孩子报考三牛中美中学。考试通过后,Lilian从一个以应试为主的传统公立学校学生,转身成为一个国际学校的新生。


XV0A1481.jpg


来三牛之前,孩子每月考试的全班、全年级排名,从初入校的258名到全年级第一,很有成就感,不论是老师、家长,还是同学们谈话的主题,基本上都集中在成绩排名上面。而到了新的学校,虽然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是清楚的,但如何落到实处,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,不像国内高考之路那么清晰。从孩子踏进三牛的第一步,到2020年3月收到罗切斯特大学offer,将近四年。这个过程,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。


孩子在学业老师的悉心引导、教学老师的耐心授课、升学老师的耐心启发下,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二女生,变成了一个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三牛毕业生。


九年级:在被动中轻松愉快地度过


九年级时,Lilian还以为跟以前一样,只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,考试考好就万事大吉了,对课外活动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不理解,当时英语的语言水平也不够高。学校组织的第一届哈佛学生来校交流活动,我家被选为寄宿家庭之一,给了Lilian与哈佛学子Kristen Fang深入交流的绝好机会。当时Lilian的学业老师姚老师在这个活动中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,她组织了寄宿家庭及哈佛学子一起游东湖及湖北省博物馆活动,现在还记忆犹新。大家在风景优美的东湖边走边聊,母女语言不过关,那种想讲却讲不出来的尴尬与无奈,使交流的深度受到了影响。



这一年,在被动的状态中轻松愉快地度过了。后面通过学校组织的讲座及课堂学习,开始明白美国名校对录取学生的标准,是对GPA、标化考试及课外活动的全面考查,就开始努力从多方面一起发力了。


十、十一年级:标化+课外活动+GPA同时发力


十年级到十一年级,在学校上完托福及SAT课程之后,Lilian参加了一次实考之后,基本上就是靠课外自己多做题,托福从81分考到107分,SAT从1410分考到1450分。我不赞同她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培训标化。


如果过多专注于应试技巧,短期内确实提高了考试分数,但孩子试错的机会及自我纠错的机会丢失,长远来看,是得不偿失的。如果形成应试的思维模式,也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求学生活。



即使要寻找机构的帮助,也要找教育理念一致的机构,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,不能影响孩子在学校的教学活动。要主动告诉老师家长所做、所想,鼓励孩子多跟老师请教交流,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。让人欣慰的是,由于SAT主要是在境外考,通过去台北、香港和美国考试的经历,让孩子了解了武汉之外的世界风景,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看到的描述。


除参加SAT考试之外,她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国学术十项全能USAD比赛,一次在广州,一次在成都。



结合学习兴趣,Lilian还到美国参加了两次夏令营,一次是加州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和经济学两门课程,一次是在乔治城大学学习R语言编程。这些活动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,每次出门和归来,都让我们看到她的视野更宽广。也让她从一个离开熟悉环境会害怕的小女孩,成长为一个即将独自奔赴美国求学的独立青年,从看到陌生人不太敢说话的小女孩,变成一个大方能言的青年。


所有的努力都是为申请做准备。


十二年级:明确人生奋斗目标,为大学具体申请做准备


除了GPA和标化的努力之外,在十二年级申请阶段,她在老师的引导下,思考了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结合课程学习的体会及平时参加的活动,她明确了想成为一个数据科学家的目标,在所有申请学校中,都只申请了这一个专业,并把这个思想形成的过程写成了申请文书。


申请过程中,经历了从梦校被拒到最终收到7个offer和2个waitlist的起起落落的过程,她自己说感觉就像坐过山车,这些都必将成为她自己的人生得失体验。回忆了孩子三牛四年的学习生活点滴,我又回到全世界还处于疫情肆虐的现实面前,孩子这几年高中生活,是一个从不确定走向确定的一个人生过程。


通过与学校校长、老师、同学的接触,来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

对国际学校家长来说,陪伴孩子的过程,也是家长提升自我的过程。


武汉不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高的内陆城市,在这种背景下,办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国际学校,是不容易的。没有历史积累,加上国际形势的风吹草动,既会影响学校教职员工的情绪,也会影响家长及学生的心理,这时候,如果家长心态再不稳,孩子就会更迷茫。我一直坚信,学校会不忘初心对家长和学生负责,我也会把这个信念传递给孩子。


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她不会一切如家长和老师所愿。遇到孩子情绪波动时,帮她找到情绪来源,让她认识自己和世界,和她达成共识,对家长来说无疑也是一次成长。



后记:Lilian在三牛中美中学的四年高中生活,是我们一家的宝贵财富,感谢三牛创始人及历任校长、所有任课老师、学业老师和升学老师对Lilian的培养和爱护,还要感谢默默为三牛付出的管理岗位老师及宿管老师及后勤人员,谢你们!祝愿三牛越办越好!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