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善青春期亲子关系,请先学会非暴力沟通 | 三牛家长课堂

2020-12-09

北京市曾经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,其中“对待父母的态度”一项中,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:


■ 56.28%的孩子,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
■ 19.22%的孩子,对父母态度冷淡
■ 13.13%的孩子,反感父母
■ 6.62%的孩子,惧怕父母
■ 4.75%的孩子,喜欢自己的父母


也就是说,被调查群体中有超过半数的孩子“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”,表示“喜欢自己的父母”的孩子只有4.75%。


图片

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,小时候很可爱的孩子,现在和父母渐行渐远了呢?当孩子进入青春期,怎么和他们沟通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呢?

图片


上个月底,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武汉三牛中美中学心理学老师付静给三牛家长们带来了有关「非暴力沟通」的亲子关系主题讲座,帮助家长们了解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特殊性,以及青春期亲子沟通的原则


IMG_5362.jpg



一、先来认识认识“叛逆期”


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叛逆期——


宝宝叛逆期:鸡蛋碰石头

发生时间:两岁-四岁
行为特征:“不”字当头、坚持己见


青春叛逆期:火星撞地球

发生时间:十二岁-十八岁

行为特征:自我意识强、寻求关注、注重隐私、情绪波动大、顶嘴或沉默

二、青少年亲子关系有什么特征?


对青少年来说,现阶段是他们处于青春期生理、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。然而,受大脑发育阶段所限,他们虽有着成人的情绪和情感,但管理情绪、抑制冲动的部分脑区(前额叶皮质)远未成熟。


timg (1).jpg


他们渴望独立,想自由,又不够能力自由,还必须依赖父母的支持和帮助。他们渴望父母将自己当做大人看待,但思想又没有达到同样的高度,所以表现出强烈的矛盾。


再加上父母人到中年,正是工作压力、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。因此,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容易表现为紧张状态,与父母对立、冲突,甚至有严重的“代沟”。



三、六种亲子冲突类型,你有中招吗?


亲子关系如何,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亲子间的言语交流来判断,尤其是当父母和孩子起冲突时。


640.png


这六种类型具备一个共同特征,那就是暴力沟通。


四、什么是暴力沟通?为什么会发生暴力沟通?

言语上的指责、嘲讽、否定、说教以及任意打断、拒不回应、随意出口的评价和评论,给人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,或因殴打带给人们身体上的伤害,这就是暴力沟通。


图片


这些言语,可能很多家长经常挂嘴边,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过分的问题但里面有一句是孩子爱听的吗?您说的过程中,您快乐吗?说了无数次,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听?


1、教育方法不当

同样一个事情,你反复和孩子说,初期效果可能是好的,但如果反复说,孩子依旧没有改变,家长这时候就要思考: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。


2、缺乏共情能力

你认为自己是出于爱意和关心说出的那些话,但孩子可能感受到的只有斥责、不满和怀疑,那是因为你在表达的时候,没有和他们产生共情。



IMG_5370.jpg

五、父母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?

1、观察代替评论
对当下的状态不加评论地进行客观描述,孩子的情绪由TA自己表达。

带评论的观察——你为什么打TA?

不带评论的观察——你打了TA,对吗?

2、感受代替看法

不要“我觉得”,而是“我感到”,主观判断只会让孩子认为你不理解TA。

看法——我觉得你不应该乱跑。

感受——我担心你乱跑会受伤。

3、表达需求代替表达感受

让孩子迅速且直观地了解你的感受,从而避免误会和冲突。

表达感受——你这么大声说话让我心烦。

表达需求——你这么大声说话让我很心烦,我想安静安静。

4、我希望代替我不希望

多说积极的肯定词汇,你越积极,孩子越能感受到美好。

我不希望——我不希望你老是打游戏。

我希望——我希望你多陪陪我。

总结


家长要做到情绪独立,不要被孩子和他人过多影响。


同时,要清楚知道,孩子的道德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,不要用事情的结果来评价一个孩子,否则TA只会越来越害怕你批评TA。
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