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5日(本周六),首届湖北“未来教育2036”国际论坛在武汉三牛中美中学圆满举行,数位国际教育学者专家、校长和哈佛大学十名在读本科生与会,全省近千名学生、家长、教育从业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到场参加。
开幕致辞
| 面向未来的教育
三牛中美中学创始人 范犇
教育是什么?教育不是本能教育,而是我们长辈、我们学校为学生设计的一个系统,系统帮助学生面向未来,等他离开学校去到社会,能够生存并成功,这就是教育。
孩子从小学毕业,十二、三岁来到三牛,读完中学、念完本科,继续研究生,差不多是十七年后的事情,那么2036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?需要我们的孩子拥有怎样的能力?具备这些能力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哪些准备?我们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怎样的系统,让他去面对未来。
这就是今天大家来到三牛共同想去探索的话题,希望大家能够得到那么一点点的启示,或者说能够得到一点点思考。
主题分享
| 科技,未来世界的推动力
中科院院士、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徐红星
历史是有发展规律的。蒸汽机的发现,让英国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中心;电机的使用,让德国超过其他国家变成世界的中心;信息科技的革命,让美国成为世界的科技强国;现在我们国家提出的“工业4.0和中国制造2025”,把中国推到世界舞台中央。
中国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。这几年,我国高铁、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得非常快,有数据表示,中国的创新指数在逐年攀升,而且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,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,点的突破到系统的提升重要时期。这些都是我们坚实的基础。
有这么好的基础,在这块土地上,不管是2036年还是更远的未来,我们肯定会做得更好,关键一点,就是我们现在是不是准备好了。
因为无论未来面临什么样的挑战,只要你有能力,并坚信自己的能力,就一定能够应对未来任何挑战。所有变化都是为人服务,人类制造的变化也是可控的变化。
回到科学这个领域,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讲,他所需要具备的能力,他的基本品质和素养,包括以下九点:1、少年立志;2、爱思考;3、爱观察;4、爱动手实验;5、喜欢发明创造;6、淡泊名利,献身社会与国家;7、团结协作;8、不畏艰苦;9、不给自己设限。这些基本品质100年前是这个样子,100年以后也还是这个样子。
主题论坛
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兼收并蓄
优秀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国际视野
美国麻省顶尖中学Bancroft School校长 James Patrick Cassidy III:
能够跟国际学生,或者说国际社区的朋友进行交流,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一部分。而且,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局限于本地,或者是思考有关个人的问题,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去考虑更多,比方说关于人权平等、环境危机、全球经济,甚至是涉及到中美关系这一类的问题,我觉得小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对大的问题有所思考,这是培养国际视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。
美国国务院国际教育研究学者 Ilse Griffin:
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,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材料,不局限于音频、视频、文本等。
哈佛在读本生分享
如何处理学习知识与培养兴趣爱好之间关系
□ 兴趣爱好可以教会学生很多课内知识以外的东西,对学习知识也是很好的辅助。
□ 课内以学科为主,课外以兴趣爱好为主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,内外结合。
在哈佛上学是否会有压力和焦虑感,如何应对
□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和焦虑感,在哈佛学习压力会比较大,考试考砸了也会难过,但要相信,所有难关都会过去,只要坚持,明天总会更美好。
□ 要学会与压力和焦虑共存,压力和焦虑可能来自课业,也可能来自课外,但这些是不可避免的,我们要直面,并从中学习,得到成长。
中国家长重视的
标准化成绩(SAT/TOEFL)
在申请哈佛中有多重要
□ 大学申请环节,每个部分都很重要,SAT只是其中一个部分,大概占一半,你个人占另一半。在申请哈佛的时候,竞争者的标化成绩都非常好,所以大家更要重视自己个性的培养,在推荐信和文书里,尽量展现出个人的特质。
□ SAT成绩是大学招生官考察的重要项目,但不会压住你其他能力的展示。我知道很多SAT考了高分的学生,最终并没有被哈佛录取,这一点,跟中国的传统不一样。
三牛TRACK工坊互动
学习目标的设立和持续不断的钻研,对于成就未来至关重要。
为了让同学们尽早找到自己的学习热情,三牛在高中部首创四大学术方向定向培养课程,四大学术方向由科学与工程、数学与商科、艺术与设计、人文社科组成,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课程,来满足同学们的不同兴趣。
论坛最后一个环节,三牛高中部各学术方向带头人通过主题宣讲和作品展示,向大家介绍三牛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。
教育不是百米冲刺,在未来的知识竞争中,如何通过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各方力量,帮助孩子站得更高、看得更远,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议题,首届“未来教育2036”国际论坛各位嘉宾的诠释,让我们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,理解了“教育”这个宏大的命题。